10月12日,经专家考证,福鼎市慧明寺重修期间出土的石佛为清朝乾隆年间雕刻,现存古寺、古墓为清代遗址。
慧明寺原为水北庵,位于桐山街道水北溪桥头,距中心城区仅3公里。据史料记载,慧明寺始建于唐,首次开光为公元726年,为唐玄宗皇帝赐批,是当时国家认可的寺院,与唐宋时期的资国寺、棲林寺、普照寺、园觉寺、园通寺、溪南寺、乐善寺、兴福寺、安灵寺、古林寺、皈心寺、西坑寺、象山寺、古关禅寺等福鼎名寺齐名。唐宋时期这些寺院起着游客停留住宿的古驿站作用、也构成太姥朝山行程的大框架,不难看出自唐宋以来太姥佛教就十分兴盛,故太姥自古以来称为“道仙佛地”。据慧明寺清代墓碑记载,乾隆59年12月,第20代掌门人为了纪念第18代掌门人慧明法师,对寺院重新整修,故名。
经专家考证,慧明寺现存遗址为清代遗址,如石佛、甬道、花台、围墙均为石构建筑,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现存大雄宝殿的须弥座雕刻的造像,为清代风格,人物别具一格,人物多变形,凸肚,给人以粗犷、原始之感。
目前,慧明寺已重启修复计划,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修复计划,慧明寺遗址建成将建设成为福鼎市水北溪生态慢道的休闲场所,与金滩一号、桐江休闲广场、北山公园连成一体,让市民感受并想象当年唐宋时期太姥佛教的盛况,成为福鼎一大特色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