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期,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头顶“清华光环”的博士生陈同学在经历了7个月的奔波与等待后,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更让陈同学崩溃的是,十次求职中的八次,他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而被拒的原因是陈同学的本科学历。陈同学的本科学校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高校”。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点评: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好出身”早已不是个新鲜词,大学生现在不是稀缺产品,而是大众产品,想要优中选优,可能只能通过品牌的标尺来进行识别,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歧视之嫌。这就要求我们用人的选拔机制、评价机制能不能向社会公开,真正把人才选出来,而不只是看他的学历出身。
事件:团伙以“事业编”骗500余大学毕业生上千万元
据中新网报道,一个“包进银行工作”的承诺看似轻率,却导致500余名家有毕业生的家长上当受骗。笔试、面试、培训、签订就业协议,诈骗团伙巧设连环局,四年时间骗得上千万元。有律师表示,工作求稳,家长倾向于给孩子找“铁饭碗”,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点评: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生和家长们求职的首选当然倾向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单位。拿出毕生积蓄为子女办工作可能是家长们的“舐犊情深”,但“铁饭碗之梦”给他们造成的巨大损失,应该不仅仅为这500多名受害者敲响了警钟。
事件:2013年应届生面试“爽约率”高达75%
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两成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是应届生给出最多的面试爽约理由。
点评:今年的低签约率和2009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初,雇主对经济走势正处于观望期,缩减招聘数量成为相对安全的选择。但如今的低签约率则更多是由于年轻人的就业观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薪酬的期许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实工作并不难找,只是好工作比较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