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说,我无话可说”,当7月初听到“中止审查”这个晴天霹雳时,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莘第一反映除了无奈和沮丧,就是无语。时隔近一个月之后,他在接到人民网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心情依然如此,“我们不谈这个话题好吗?”
今年以来,心情不好的福建拟上市企业远非瑞达精工一家。
人民网记者对照今年2月17日证监会公布的福建21家拟上市企业,发现近半年多来,这21家拟上市企业中,上市已完全搁浅企业多达6家,其中4家企业(卓越鸿昌建材、顶点软件、泉州海天材料科技、瑞达精工)已中止审查,1家(厦门万安智能)首发申请被否,1家(乔丹体育)文件已失效。
长期关注福建资本市场的观察人士不免纳闷:福建拟上市企业为何频频搁浅?
4家被中止审查1家被否 福建拟上市企业频频搁浅
据证监会网站发布的信息,从2012年初至7月12日,证监会在审企业数量747家,证监会在审企业被中止审查的企业总数已达44家。证监会新任掌门郭树清去年履新之后,直接把“火”烧向了新股IPO公司。统计显示,2011年11月以来,IPO过会率已由当年10月份的近八成降至五成。
虽然证监会曾经公开监管层审理趋严的坊间说法,并表示IPO上会速度并未减缓,被否决的公司都是自身盈利和发展前景存在隐忧,纯属个案。话虽如此,但与以往相比,“监管层拉紧IPO之门”的迹象日益明显。在去年11月2日结伴上会的4家公司中,3家“折翼”只有一家获得通过。
记者试图联系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和福建省发改委了解福建这方面的确切数据,这两家单位均不愿正面谈及此事。
资料显示,年初,卓越鸿昌建材、顶点软件被中止审查;5月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被中止审查。7月5日,去年底成功IPO的福建瑞达精工也离奇被终止审查。
据了解,厦门卓越鸿昌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大型的环保型砌块自动成型装备及配套设备的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企业。媒体报道分析,被中止审查的卓越鸿昌主要是“栽”在实际控制人个人债务过高和可能面临巨额补税风险上。
卓越鸿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傅志昌向其同学兼好友傅仰富(中国香港人士)借款美元5万元和港币715.5万,而傅志昌受中国外汇相关规定所限而无法偿还上述债务,形成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风险。”另外,卓越鸿昌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在2009年到2011年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三年合计涉及金额高达2277.28万元。卓越鸿昌的“外商投资企业”资质将随着上市而终结,其上市后或面临补税导致的业绩变脸。
作为首批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顶点软件在“三横一纵”解决方案的合作券商超过60家;投资顾问业务解决方案合作券商超过30家;期货CRM解决方案合作超过10家。这样一个优质企业被中止审查的真正原因至今仍象个谜。
“你可以自己上网去查一下!”人民网记者曾先后两次问及顶点软件为何被中止审查,不过,每次顶点软件高级副总裁赵伟接通电话后均避而不谈。
5月,作为一家以纺织原料、面料研发与生产、成衣设计与生产,进出口贸易为主的高科技纺织企业,上市呼声很高的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被中止审查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除了上述4家拟上市企业先后被中止审查外,目前,倍受争议的归真堂仍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阶段,其上市前路并不明朗。紧随归真堂之后,泉州企业乔丹体育上市之路也遭到飞人乔丹的拦截,业内法律界人士称,“乔丹体育上市之路已经亮起了红灯。”3月14日,厦门万安智能又闯关失败,新股首发申请直接被否。据称,厦门万安智能闯关失败主要是因客户变身股东,涉嫌利益输送。据披露,该公司于2010年9月最后一轮融资中引入4家新股东,其中有3家为公司直接客户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
经济大环境不好持续盈利能力受质疑成上市搁浅主因
根据证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中止审查”的情形主要包括这么四类:申请人因涉嫌违法违规接受调查,尚未结案;申请人被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等监管措施,尚未解除;对有关规定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请求有关机关作出解释;申请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等4类。
为何福建有那么多拟上市企业被中止审查?他们的真实原因又是怎样?
“有些事情在做调整!”泉州海天材料董事长王启明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更重要的是,今年总体经济形势不太好,公司决定暂缓上市。”
“总体经济形势不太好!”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种声音。
经济形势好不好,用电量增幅是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最新向人民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社会用电总量为74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505.42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1%,“往年用电量同比增长都是在两位数以上。”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卫中告诉人民网记者。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今年的股市也一直下着雨。
1月4日是2012年中国股市开门交易的第一天。当天中国股市以暴跌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169.39点,大跌30点,下跌1.37%;深证成指报收8695.99点,跌幅2.50%。时至今天,沪深股市依然低迷,截止8月7日收盘,沪指报2157.62点,深成指报9229.27点。对于排队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说,眼下的经济大环境依然严峻,资本市场疲软,“这样的上市时机显然不太好。”华泰证券泉州营业部理财总监黄勇胜认为,中止审查也不排除是企业自身“需要”的可能。
“拟上市企业被中止审查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说一千道一万,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企业的营利状况不太理想!”在兴业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裘晗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实际操作时,监管部门还是比较看重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虽然证券会今年提出对拟上市企业只管披露,不对企业做“实质盈利判断”。但实际上,证监会在审查拟上市企业时,依然非常看中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资本市场和股民看好的也主要就是企业的实质盈利能力,其它都是小问题,“听说顶点软件的业绩就一般!如果它的赢利能力一年能有一个亿或几个亿,怎么可能被中止审查?”
同样,厦门卓越鸿昌环保型砌块自动成型装备及配套设备制造企业的业绩增长也或受制于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比较潇条。
“卓越鸿昌对房地产市场的依存度很大,房地产市场不好,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一环的设备制造企业自然业绩也会受到影响。”福建创业联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精峰分析,福建拟上市企业多数为传统行业,而传统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最为严重,“顶点软件算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它的软件产品和证商昔昔相关,其业绩增长恐怕也受制于股市的低迷。”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7月19日至20日在吉林、辽宁调研时强调,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要转变观念,积极回报投资者。检验证监会工作好坏的标准,是投资者权益是否得到尊重,投资者保护是否充分。
如果企业没有持续盈利能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做到“积极回报投资者”的?
7月5日,瑞达精工被中止审查。招商证券福州营业部资深投资顾问韩长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2月2日过会的瑞达精工,应该只审核到2011年半年度会计报表,过会七个月后,审核范围延伸至2011年年度报表。从瑞达精工被否的时间点来看,很有可能是业绩出现状况。他还说,现今,人们的计时工具多元化,钟表已非必需品,中低端市场空间很有限。
“相对而言,创业板公司的规模小,盈利情况不稳定,更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业绩下滑、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知识产权纠纷等等。”一位投行人士告诉人民网记者,漫长的审核周期中出现一些变故很正常,“更重要的是,监管层审理越来越严!”
随着监管层审理越来越严,拟上市企业被中止审查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证监会对披露IPO材料的时间增加是个主要原因”,福建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说,以前IPO预披露时间大概在5天左右,现在长达1到3个月的时间。以前只有三、五天的时间,作为一个专业人士都不好评判,何况是一般的普通民众?现在预披露时间拉长后,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上市前存在的一些纰漏往往会被曝光出来,证监会审核中的IPO项目几乎都会遇到举报。比如,有些公司本身的利润率明明没有那么高,但做IPO的时候却显得很高。这样的企业被拉下马也就在情理之中。”
盈利能力提升信息披露不掺水 福建拟上市企业绕不过的弯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IPO申请被终止审查并非末路。例如2012年1月被终止审查的广东九联科技,已再次发起IPO冲击,7月5日再次出现在拟上市公司的排队序列中。
“中止不是终止,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中止只是暂停审查,在补全数据或不足后,将会恢复审查,仍可能后期通过审核而上市;终止就是停止了,再无机会上市!”一证券业权威人士接受人民网记者访谈时给福建的被中止审查企业打气。
但不管怎么说,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突然折戟沉沙,终归不是好事。
“关键还是‘实质盈利判断’六个字!”裘晗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企业要想顺利上市,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赢利能力做上去,其它说再多也是空的!”。以前有人批评福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太多,但如果它本身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化,反而会走得更好。一些企业虽标榜为新兴产业,但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等,最终也会跌得一塌糊涂。
“对排着长队等待融资的拟上市而言,靠匆匆忙忙包装上市,以此把上市当作圈钱捷径的做法已经行不通。随着IPO预披露时间延长和拟上市企业的增加,企业上市审核的时间很可能就会增加。如果企业在预披露之前的财务报表中,过度透支企业未来的增长预期,严重夸大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也许到了真正审核的时间时,业绩已经变脸,经不起审核,凭财务技巧蒙混过关的几率很低!而且万一被发现,更是将永远丧失再次上市的会。”在王精峰看来,拟上市企业只有真正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凭借优异的成绩单,才有可能敲响证券市场的开盘钟,“企业万一被中止上市,一定要把改善盈利状况当作首要任务,然后再等待最佳上市时机。如果这样做了,就算真的上不了市,企业还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要想在上市临门一脚时不被踢出,公司提供的上市申报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为了让效益好看、能够更多的圈钱,去搞所谓的财务重组,发布虚假信息。”李鸿阶说,上市无小事,一家公司上市以后,就要接受公众监督,担负起社会责任,“如果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刻意掩盖公司的缺陷等。这样即使公司上市后,也给公众带来负面影响,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发展都是不利的。”他提醒企业,只要企业只要一准备上市,社会上就会付出各种挑刺或质疑的声音。有的是竞争对手检举揭发,有的是媒体追踪炒作,也不排除个别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恶意攻击,“但‘真金不怕火炼’,如果将公司治理完全做到位了,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也不怕在上市前被别人举报。”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遇到中止审查,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鸿阶指出,“企业如果上市受阻而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针对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着手改变面临的不利局面,包括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重视股东回报等,这样的公司后续发展力就强,一旦市场回暖,就能以充分的溢价上市,至少可以避免企业一上市,业绩就变脸。”